//前言//
澳洲人最引以为傲的大堡礁,
正在“消失”,
澳洲部分地区已无活体!
全球正在经历第四次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,
83个国家已沦陷…
#01:
大堡礁遭39年最严重损失
澳洲部分地区已无活体珊瑚
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结构,澳洲大堡礁(Great Barrier Reef)常年占据生态新闻的头条。
这座位于昆士兰海岸的礁群规模超过意大利国土,孕育着数以万计的鱼类、珊瑚、软体动物和其他神奇生物。
然而就是这个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的地,近年来却集体举起“白旗”!
澳洲当局称,大堡礁出现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年度活珊瑚损失!全球仍在经历第四次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,如不紧急干预,许多地区珊瑚将直接消失!
图片来源:winknews.com
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季,大堡礁部分区域经历了自2016年以来的第六次大规模白化事件,也是这个世界最大珊瑚礁第二次连续两年遭遇此现象。
澳大利亚当局称,大堡礁大部分区域经历了39 年调查以来最严重的年度活珊瑚损失。
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的热带海洋研究机构,将绵延1500公里的大堡礁划分为面积相近的北部、中部和南部三个区域。
数据显示,南部地区一年内活珊瑚覆盖率缩减近三分之一,北部减少四分之一,中部下降14%。
去年一项研究发现,大堡礁上方的温度已达到至少 400 年来的最高值。
长期监测项目的负责人Mike Emslie强调:
尽管目前仍有大量珊瑚覆盖,但我们监测到了有记录以来单年最大跌幅。
图片来源:theguardian.com
在最近的这次事件中,澳大利亚周边大片区域(不包括大堡礁)达到了最高或接近最高的白化警戒级别。
今年三月,澳大利亚还开始对托雷斯海峡和整个北大堡礁的281个礁体进行航空勘测,发现大面积珊瑚白化现象,其中78个礁体超过30%的珊瑚出现白化。
从西澳宁格罗礁(Ningaloo)向北,珊瑚白化率介于11%至90%以上,死亡现象蔓延至相距1500公里的礁群系统。
在罗利浅滩(Rowley Shoals)三处偏远而壮观的礁群区域,科学家几乎找不到任何活体珊瑚。
图片来源:theguardian.com
#02:
全球仍处第四次大规模珊瑚白化
大部分地区珊瑚或消失
由于2023年至2024年的全球创纪录高温,目前全球仍处于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第四次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中。
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(NOAA)的珊瑚礁观测计划,高温已损害全球近84%的珊瑚礁区域,包括大堡礁,迄今至少83个国家受到影响。
此次白化事件始于2023年1月,2024年4月被宣布为全球性危机,其严重程度远超2014年至2017年期间的上次最大规模事件(当时68.2%珊瑚礁因高温白化)。
珊瑚在持续高温海水中难以生存甚至基本繁衍。它们能承受短期温度骤升,但当数周的高温超过临界阈值时,珊瑚就会排出组织内赋予其色彩的共生藻类,从而白化。
白化珊瑚并非立即死亡,但会变得脆弱且更易患病。
图片来源:theguardian.com
虽然珊瑚礁常能从全球性白化事件中恢复,但其恢复后的生态强度往往不及以往。
如今,这些生态系统能否恢复仍是未知数。
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(IPCC)早前警告:若全球升温达到1.5°C,70%至90%的热带珊瑚礁将消失,现实可能更加复杂。
原文明确警示:
热带珊瑚礁在升温1.2摄氏度时将面临极高风险,多数证据表明珊瑚主导的生态系统在此温度及以上将不复存在,届时,许多地区的珊瑚数量将接近于零。
图片来源:theguardian.com
那么解决方案何在?最显而易见的答案是:尽可能快速、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。
此外还有一系列直接干预措施:培育耐热珊瑚以“修复”礁群、通过亮化云层为礁群遮荫、改善局部环境以增强珊瑚韧性等。
不过珊瑚科学家也均强调:这些手段绝不能替代气候行动,且关于干预措施的合理性,科学界仍存在激烈辩论。
避免生态系统崩溃的最低风险途径,依然是遏制全球变暖,否则幸存的珊瑚将继续举起白旗,发出警报。
最后
大堡礁是无可替代的自然瑰宝,
更关乎全球生态链的稳定,
解决其生态危机已刻不容缓。